欢迎访问 生活随笔!

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

当前位置: 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 > 人文社科 > 军事娱乐 >内容正文

军事娱乐

幼升小、小升初、初升高,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? -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

发布时间:2024/9/27 军事娱乐 40 中国教育新闻网
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 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幼升小、小升初、初升高,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? 小编觉得挺不错的,现在分享给大家,帮大家做个参考.

每一个学段的跨越,都需要学校、家长和孩子一起从身体、心理、习惯、知识、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,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。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,升学才能不焦虑?一起来了解——

一年级的学生“元气满满”正在学习。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孙凯芳 摄

01

科学做好衔接

避免认识误区

学段划分遵循学生成长规律,根据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而进行划分。学段衔接的关键时期主要包括幼小衔接、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三个阶段。不同学段之间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,每个学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不同的要求,进入新的学段,学生往往面临着环境的变化、学习任务的加重以及人际关系的调整等挑战,容易产生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。科学做好衔接,对学生个人健康全面发展至关重要。学段衔接顺畅,能够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序、高效地开展。科学做好学段衔接是构建完整、连贯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,各个学段之间相互配合、相互支持,才能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。科学做好学段衔接可以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,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

学段衔接常见误区

1

观念误区

认为学段衔接就是要让孩子快速适应新学段的学习节奏和要求,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新知识,忽略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。比如在幼小衔接中,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大班就学会小学一年级的全部课程内容,这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,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。在小学升初中阶段,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初中的数理化课程,可能会使孩子在进入初中后觉得课程重复而不认真听讲。

2

方法误区

孩子进入新学段后,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,仍然沿用之前学段的学习方式。比如从小学到初中,初中课程的知识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,如果孩子还是像小学那样依赖老师的督促和细致的指导,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,就会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。

3

沟通误区

学校和家庭在学段衔接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,导致教育目标不一致,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。忽视心理引导,在学段衔接工作中,家长和老师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法,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。

学生高兴展示自己拿到的新课本。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杨斌 摄

02

幼小衔接

做好入学准备

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衔接,核心是该年龄段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思维方式、学习习惯、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,顺利实现幼小衔接,为后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。教育部颁布的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》中,明确指出主要有身心准备、生活准备、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。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》中,主要包括身心适应、生活适应、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。

幼小衔接,家长需重点关注的问题

1

培养孩子的自信心

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的积极预期,消除恐惧感。通过讲述小学生活的美好经历,激发孩子的向往之情。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新挑战,树立自信心。

2

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

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,使其与小学作息相衔接。教授孩子独立整理书包、准备学习用品等生活技能。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、自主阅读等学习习惯。

3

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

主动与孩子的老师建立联系,了解孩子在校表现。积极参加家长会、家访等活动,增进对学校教育的了解。与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,形成教育合力。

学生们在校园欢庆开学。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陈仕川 摄

03

小初衔接

搭好贯通桥梁

从小学到初中,学习环境、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、学生身心发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1

学习环境上的变化

刚进入初中,面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学生需要适应新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,学生将结识更多同学和老师,需要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2

学习内容上的变化

升入初中后,学习科目增多,课程量加大,初中的知识量大幅增加,难度也明显提升。此外,初中的课程设置也更加多样化。面对突然增加的课程数量和难度提升,很多孩子会不适应。

3

学习方式上的变化

初中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课堂讲解的速度会加快,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更大。

4

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变化

小初衔接的时间点有部分孩子已经处在青春期的前期,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巨大的变化,青春期的行为和情绪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,易出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“叛逆期”。

小初衔接中的能力贯通培养十分重要,要注重加强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,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。

1

学习能力的贯通培养

包括自主学习能力、思维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,学会制定学习计划、独立预习、复习和总结知识,学会分析问题,寻找多种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选择。

2

社交能力的贯通培养

包括沟通能力、合作能力、适应能力,学会在不同场合、与不同人群进行恰当的交流。学会分工协作、发挥各自优势、共同达成目标。面对新的学校、老师和同学,引导学生尽快调整心态,融入新的集体。

3

自我管理能力的贯通培养

包括时间管理能力、情绪管理能力、目标管理能力,初中课程增多,作业量加大,更需要学生具备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。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,要教会他们学会调节情绪,保持积极的心态,制定长期的人生目标,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,有计划地为之努力。

高一新生在参加军训。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万善朝 摄

04

初高衔接

做好人生规划

初升高衔接是一个关键时期,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。

1

知识难度的跨越

初中知识多为基础性内容,易于理解和掌握。高中知识更加深入和复杂,高中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更广。

2

学习方法的转变

初中阶段,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,学习方法相对被动。而高中阶段,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学习,具备自主规划学习进度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、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。

3

心理压力的增大

高中课程难度大、知识量大、教学进度快,考试频繁且难度较高,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明显增大。

4

自我认知的挑战

进入高中后,学生可能会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,自己在初中时的优势不再明显,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焦虑。同时,高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,学生需要在学习、社交、兴趣爱好等方面全面发展,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。

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,做好人生规划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。

1

自我认知

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初升高衔接阶段,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,思考自己对哪些学科、活动或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对自己的学习能力、思维方式、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评估。

2

目标设定

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,短期目标可以是在高中阶段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、参加某个社团活动、获得某项荣誉等。长期目标则可以是考上理想的大学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、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等。

3

学业规划

在初升高衔接阶段,学生要对高中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,了解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,为选课和学习做好准备。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,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。

4

职业规划

在初升高衔接阶段,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职业介绍书籍、观看职业纪录片、参加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,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、发展前景和所需技能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、优势和劣势,以及对不同职业领域的了解,学生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。一旦确定了职业目标,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。

案例分享

学校说

让开学日变“开心日”

——记山东省实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“无痕样本”

“本来以为孩子可能会有开学综合征,没想到对娃来说,开学日也是开心日!”新学期伊始,山东省实验小学一年级(3)班家长杨女士就在朋友圈“晒”出了自己的感受,得到不少同班级家长的“赞”。

为了探索入学适应教育,实现幼小“无痕衔接”,从2022年9月以来,学校立足“儿童立场”,围绕一年级学生身心、生活、社会和学习等各个方面,从环境、课程、课堂、陪伴、评价五个维度打造“无痕样本”,大胆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,将重构后的“4 a”课程贯穿整个学期。

重塑空间,让环境适应学生

“课上课下,校园内外,学生自在舒展的状态和阳光灿烂的笑容,以及来自家长的反馈,就是衡量我们所做的‘适应教育’成效最好的标尺。”校长刘爱华说,这背后首先缘于学校在追求“环境润无痕”上下足了功夫。

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,学校从睡眠、饮食、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等方方面面入手,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以安全感。近年来,学校在教室四周安装靠墙式折叠收纳床柜,折叠为柜、拉开为床,改善学生睡眠条件,利用“小空间”妙解学生午睡“大难题”。除了午休床,学校还为留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准备了加餐,包括一份小西点,一袋奶制品。同时,学校考虑到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,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轻便的“小背包”取代“大书包”。“学生只需要每周一把大书包背到学校,周五背回去,中间几天上学、放学只背小书包,再带上水壶等基本的生活物品就可以了。”副校长王梦君说,“小背包”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、快乐地来上学。

走进一年级教室,这里的桌椅打破了传统固定排排坐的形式,根据不同学科和各种主题活动的需要灵活摆放。同时,最大限度利用班级内外墙的垂直空间,在教室外墙安装区域磁吸板,设置各种能够促进儿童动手动脑的磁吸互动游戏——如七巧板、益智拼图、垃圾分类等情景磁贴游戏……让教室外部空间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。这里成为学生自由活动时的首选。

学校十分注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,刘爱华说:“当儿童进入一个感到安全润泽而又散发着温暖气息的环境,会自然感受到被接纳和关爱,形成自然的学习召唤。”为此,学校还在一年级每间教室后面设立了一座“幸福守望岛”,由正副班主任实行“蹲班制”,以便更加全面地看见学生的不同需求,让教师贴心的陪伴成为学生温暖的“港湾”。

重构课程,“4 a”打破“40分钟”一堂课

“教材为本”还是“儿童为本”,是决定适应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。

“让教材为学生服务,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。”这是刘爱华带领教师打破传统限制,为小萌娃们专属定制“4 a”适应教育课程的缘起。

“4”代表每天上午安排的4节国家课程学习,保留以往小学学习的课程安排,以零起点单科教学为主,40分钟为1课时。

“a”是“activity”的缩写,即为主题性活动课程。在时间上,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,学校以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时长80分钟的全时段适应性课程,其中包括有20—30分钟户外自主活动时间,由课程教师根据需要灵活分配。整合后的课程不再是语文、数学、音体美等细分的学科,而是变成了“科创益智王”“尽美知行堂”“悦读润心坊”“形色梦工厂”和“欢乐游戏场”共五大主题活动,在内容上分为科学、社会、语言、艺术和健康五大领域,同时融合小学相应学科知识;在形式上,以主题性活动课程开展教学,通过游戏、活动、比赛、实验、操作、实践等形式呈现,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,让学生在动手动脑、思维表达、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收获知识、增长见识、提升能力。

变身后的“无痕式课程”给学生带来了什么?

在教师张晶的主题活动课堂上,学生兴致高昂地开启了成为“磁铁玩具制造师”的奇妙旅途——只见他们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:

“为什么有的拼图玩具可以‘贴’在黑板上,有的却‘贴’不住呢?”

“哦!原来是磁铁的作用!”

活动中,张晶就像一个时而隐身、时而现身的“导游”,学生完全沉浸在“拼图游戏”“钓鱼比赛”“动手实验”“自创玩具”等各个模块的游戏中,在实验中探究磁铁的性质,在自主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,在实践制作中亲身体验磁铁的作用,在比赛中感受磁铁的妙趣——最终,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秘密,并为此而欢呼雀跃……80分钟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,学生依然意犹未尽。

这节课是“益智科创王”主题活动课的一部分,在内容上对接了幼儿园课程中科学领域的相关要求,创造性地融合了小学课程中的科学、综合实践、数学等学科,引导学生在游戏互动、实验探究和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、培养科学精神,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创新实践,尝试并感受科技创造的快乐。

“在这样的活动中,学生不仅学到了与磁铁有关的知识,更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玩转磁铁,创造出许多妙趣横生的作品,成为真正的‘磁铁玩具制造师’,一场科学启蒙也以不着痕迹的形式进入了他们心中……”学校教学处主任王莹告诉记者,这就是“4 a”课程的魅力,它让深度学习在学生乐此不疲的探究中悄然发生,不落痕迹却促使教师开启了一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征程。

重建系统,师生双向成长,共同发光

“4 a”课程的实施,为山东省实验小学带来的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“无痕式变革”。

它让入学的“陡坡”变成了“缓坡”。长短学时相结合、分学科与整合学习相结合、知识构建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,大大降低了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难度,以他们熟悉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,从而实现了“搭引桥、缓坡度”的目的。

它让评价变成了学生的“成长加油站”。学校结合课程评价体系,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评价手段,在一、二年级全面取消纸笔考试,各年级自主创设闯关式、任务式、探究式等测评活动,采取游戏化、情境化、模块化、项目化等形式实施“乐考”。根据“4 a”课程内容的设置,一年级以课程整合戏剧的形式开展学期末的综合性评价,把期末考试变成了一场主题为“欢乐中国年”的戏剧展演,即将学生适应教育阶段5个月的学习收获呈现在一场“班班参与,人人登台”的展演过程中。比如,以“五谷丰登年”“传统文化年”“多彩幸福年”“科技创新年”“健康喜乐年”五幕全面呈现学生在适应教育过程中在各科学习、主题活动、学校生活中的种种收获和体验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,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、被展示,也能为他们的童年留下一抹美好的印记。”副校长张明刚说。

它也悄然撬动了一场教与学的变革——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向着新课标指引的方向不断行进。“重构后的‘4 a’课程,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教材结构,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在刘爱华看来,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,依照原来“教教材”式思路已经行不通,教师不仅要熟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,而且要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,据此设计出适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,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灵活调控。也就是在预设与生成之间,既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,重视认知冲突的激发,也要重视活动过程中生生之间、师生之间的双向建构。

“正是这样的课程改革,倒逼我开始了新的成长。”对语文教师孙瑜来说,“4 a”课程最大的挑战就是备课。

“适应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勇于自我改变尽量适应学生,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”。因此,在孙瑜看来,备课最难的不是“备教材”,而是“备学生”,同时要重新定义自己作为师者的角色。重构后的课程体系,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促进者,而不仅仅是指导者,要变“牵着学生走”为“推着学生走”,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,让学生解决问题,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,让学生站在教室中央……

孙瑜的改变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。当下,许多学校在面对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时,只是在开学第一天或是第一周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,虽然对于帮助小学新生缓解入学焦虑起到了一定作用,却缺少系统性,更是与后期的学科学习缺少连贯性。山东省实验小学的探索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一种可能,将适应教育贯穿整个学期,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完成一场教与学的深刻变革,催生了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改变,催生了课堂的新形态,也催生了学校不断向更高处拔节生长的教育气象。(中国教师报记者 解成君 通讯员 张桂玲)

教师说

共度这场心灵的“小别离”

每年秋季,一年级新生入学,总有部分孩子与父母依依不舍,哭闹离别,这种分离焦虑很正常,与父母关系比较好的孩子,不久就能稳定情绪,适应学校生活。我想起了我的学生小雨,她是最特别的一个,初见她时,她拒绝入校,撕心裂肺的哭声穿透校园,双手紧紧抓住校门的铁栅栏,任凭家长拉拽就是不肯迈入一步,即便勉强被抱着进入,也坚守在校园门口,远远逃离教室。我尝试与她沟通,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抗拒与不信任。

身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,尽管日常工作纷繁复杂,但我深知协助这个女孩顺利完成这场心灵的“小别离”,将是我本学期一项既长远又充满挑战的重要任务,我需要专业的部署。

了解原因,初步建立师生关系。我找来小雨的家长,深入交流才了解到其高度分离焦虑的背景:父母是再婚家庭,父亲有段时间曾长期缺席,孩子主要由伯伯和奶奶抚养,高度依赖伯父,现在孩子交回父母照顾,又面临小学的入学分离,安全感严重缺失。

亲其师才能信其道。面对小雨,要成为能影响她的人,首先要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,我开始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,努力成为她可以信赖的人。我每天坚持与小雨进行简短的交流,哪怕只是一个微笑、一个拥抱,希望能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关爱;每天安排专门陪伴她的时间,或反馈她的心情,或跟她一起读绘本,慢慢地她愿意和我说话了。

借助力量,进一步协调亲子关系。在初步建立信任后,我借助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小雨进行专业干预。我们共同制订了一套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——从大树下的轻松聊天到心理咨询室的专业辅导,我尝试用各种方法缓解她的焦虑情绪,包括让她的父母做一个小玩偶,允许她每天带到学校陪伴自己;积极与她的父母沟通,建议他们用实际行动修复与孩子的信任关系等。虽然过程中有反复和挫折,但并没有放弃,因为我们相信,只要坚持下去,就一定能看到希望。

安排陪读,再一次印证母爱。开学不到一个星期,小雨就从学校偷偷逃跑数次,每天在校门口持续哭闹。考虑到她的分离焦虑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,学校决定让她的妈妈暂时陪读。一开始我不太能接受,因为家长在场的每一节课,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公开课。但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来看,某些关键期如果停滞了,只有再次修复才能慢慢往前走,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来说,陪读是她对母爱的再一次印证,所以最终我们都接受了。这段时间我也赶紧抓住机会不断跟她的妈妈沟通,让她采取措施亲近孩子,培养感情。比如每天拥抱孩子3次,每天耐心陪伴孩子阅读绘本,给孩子安全感;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去见伯伯。妈妈也都一一照做。

管理行为,开始戒断处理。在妈妈陪读了一段时间之后,小雨的情绪得到安抚,我开始调整策略。我巧妙地引入“听课费”的概念,跟小雨讲,妈妈已经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,进课堂听课是要收费的,所以每天让她亲自把费用交到老师手里,老师再偷偷还给家长。让小雨感受到妈妈陪读属于非正常状况,这样的方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然后,我们开始尝试戒断分离处理,逐渐减少妈妈的陪读时间,要求妈妈上午来下午不来。小雨虽然一开始满口答应,但每到下午妈妈要走的时候,她仍然无比崩溃,哭喊着想跑出去追妈妈。我双手圈住她、抱着她,跟她说可以把老师当作妈妈,她手脚并用拼命挣扎,打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但我坚持不断平复她的心绪,给她安慰。我抱着她待了20多分钟,等她情绪稳定后,又发动班上小朋友给她积极鼓励,等她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全班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。

温暖心灵,终于获得独立。每天下午,小雨与妈妈分离后,我总会跟小雨进行故事分享,用绘本温暖她那慌乱的心灵。比如讲绘本《小伤疤》的故事,告诉她——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,我们一定要自己独立成长。每天,我也会专门安排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陪伴她,当她的好朋友,给她帮助,与她一起做游戏,各科教师也加入其中。就这样,每天下午上演的拉锯战,在教师、同学的帮忙和家长的努力配合下,时间慢慢缩短。两个星期后,小雨终于接受妈妈只来陪读半天的事实,一个月之后,上午也不需要妈妈陪伴,终于可以独立来上学了。一年后,小雨的独立能力大大增强。

面对孩子上学的分离焦虑,不仅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,也需要班主任专业的分析与处理。更重要的是,唯有教师怀揣担当之心,面对挑战,不畏艰难,助力孩子成长,问题才能真正解决。教书育人,没有捷径,更不容推诿,承担与专业成长才是解决之道。

(作者:王志喜,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)

文章来源:综合自微言教育、《中国教师报》

图文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本文只为传递信息,如存在文章/图片/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,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。

本期编辑:彭诗韵

责任编辑:

总结

以上是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为你收集整理的幼升小、小升初、初升高,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?的全部内容,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。

如果觉得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网站内容还不错,欢迎将凯发ag旗舰厅登录网址下载推荐给好友。

网站地图